时间:2011-04-20 14:28:46 访问次数:
来源: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明确重点 落实责任 努力推进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马乾满副局长在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业务 暨第一次联络员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8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业务暨第一次联络员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管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和省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和联系,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刚才省机关事务局节能办王昌林主任,对《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进行了很好地辅导,对我省的公共机构节能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条例》精神,推动我市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同志们回去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有关内容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总结经验,增强意识,充分认识公共机构节能的重大意义 公共机构节能,是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市节能办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于2008年成立了市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叶朝丐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机关事务局局长郑栋任副组长,八个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机关事务局,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初步形成了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二是节能管理不断规范。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丽水市市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规划》,明确了节能工作目标、重点和举措。通过完善和落实能源岗位责任制、能耗状况统计和上报制、节能工作年度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各单位节能管理水平。大部分市直单位成立了节能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和节能管理人员,建立了单位内部节能管理制度,并每年向公共机构节能办报送能源消耗状况。三是节能宣传深入开展。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等载体,通过媒体、网络、发放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知识的宣传,并定期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四是能源消耗有所降低。通过落实各项节水、节电和节油措施,市级公共机构的能耗指标有了一定下降。据初步统计,2009年市级公共机构年人均用电量比2008年下降10%,单位面积用电量比2008年下降8.2%。 在取得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我省先进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个别单位对节能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不能及时上报有关资料和信息;有的单位节能工作尚未有效开展,节能管理还比较薄弱;有的干部职工节能意识还不强,下班电脑不关、开窗门使用空调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节能形势紧迫逼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同样面临巨大压力,2010年我市单位GDP能耗要完成下降5%的目标。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公共机构节能对于引导全社会节能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全社会节能减排发挥表率作用。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根据国管局[2010]213号文件精神,2010年公共机构能耗指标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下降5%,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一阶段,要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主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以加强基础管理、落实节能措施为重点,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能耗数据是掌握能耗状况、衡量节能工作效果的基础,是开展节能分析的依据,是开展节能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能耗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能耗统计工作的各项要求。一是落实能耗统计人员。各单位要本着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落实能耗统计人员,负责能耗统计和报表报送工作。二是建立能耗统计台账。能耗统计台账是统计报表的基础,各单位要加强内部有关处室之间的协调配合,落实人员,对单位的水、电、燃油的消耗量和费用情况进行逐月统计记录。通过建立台账,不仅要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能耗状况,而且要通过台帐分析,寻找单位能耗的重点和节能潜力所在。三是认真落实《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做好能耗统计报表的半年报和年报工作,各单位要于当年8月20日前报送上半年的统计报表,次年2月20日前报送上年度的统计报表。同时加强能耗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二)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和规划编制。一是加强用能管理制度建设。要认真按照浙江省行政机关、医疗机构和普通高校的能耗定额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完善单位用能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科学设置用能设备的运行,规范单位干部职工的用能行为,有效控制能源资源的消耗支出。二是着手“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的编制。节能规划对于保证节能工作科学、持续、有效地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要根据我省公共机构节能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做好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的制定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力求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编制市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规划,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机构负责编制本地区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规划,规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用能现状和问题、节能目标和指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将节能规划的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落实。 (三)抓好重点环节节能工作。各单位要通过对本单位能耗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节能的潜力和重点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可行措施,切实降低能源消耗。一是抓好水电节约。要积极推广经国家认可的节能办公设备,逐步淘汰低效率、高能耗产品;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办公照明电耗;严格按国家规定使用空调,控制开机时间和温度;引导工作人员养成及时关闭电脑、打印机、电灯的良好习惯;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严格控制绿化浇灌用水,加强水电设备日常维护管理,提高设备能效。二是抓好车辆节油。要认真落实纪检监察部门关于公车使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公车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要进一步落实公务车辆单车油耗核算和控制,制定车辆用油的约束措施和节油的激励措施,改变粗放的车辆用油管理模式,提高驾驶员的节油积极性。三是抓好建筑节能。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优化照明控制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积极推广和使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办公建筑的隔热效果。要进一步整合办公用房资源,通过合理调剂办公用房,减少能耗支出。四是抓好政府节能采购。要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优先采购高效节能环保的办公设备和照明灯具、用水器具,从源头上减少办公能耗。五是加快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建设。要通过试点工程,逐步推广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在大型公共机构办公建筑中的应用,通过能耗监测分析,为明确节能重点、挖掘节能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现节能工作目标,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节能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一)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各级主管部门在同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指导下,开展本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机构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理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配合机制,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节能管理体制,推进本地区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市直单位要加强对下属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监督管理。各系统主管部门要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推进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二)落实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为加强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业务联系和指导,我市决定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制度,这不仅是完善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网络的重要措施,也为各县(市区)、各单位之间互通信息、加强联络提供了平台。今后,各位联络员要切实担负起职责,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收集、整理、传递本地区、本单位节能工作重要信息,协调督促做好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报送工作,分析汇总和反馈本地区、本单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动态。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也要尽快建立节能联络员制度,并通过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联络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大节能宣传和监督检查力度。要充分认识意识节能的重要性,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市直单位、各系统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和体验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公共机构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公共机构节能在全社会节能中的重大意义,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节能意识,增强节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人人讲节能、处处讲节约”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节能监督和考核。2009年,市级公共机构已实行了节能考核制度,并加强了对各县(市、区)政府大楼的能源监察,今后,还将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市直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加强日常用能监督检查,研究出台节能考核激励措施,改变节约和浪费一个样的状况,合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同志们,公共机构节能,任重而道远。进一步做好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还需要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市直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投入到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当中,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应有的表率和贡献。 |
|